Huang和他的团队不仅是在为未来投资,更是在逐行书写未来。
作者:Dom Cooke
编译:深潮TechFlow
摄影:Carolyn Fong
“有时候我感觉自己在经营一个‘X战警学院’,”Paradigm的联合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Matt Huang这样形容他的这家价值120亿美元的加密投资公司。这里汇聚了一群拥有非凡能力的“天才变种人”。
比如Charlie Noyes,这家公司的第一位员工。他是一个19岁的麻省理工学院辍学生,连日历都不会用。在他的第一次上午10点会议上,他迟到了整整五个小时,毫无歉意;
如今,他已是Paradigm的普通合伙人。
还有Georgios Konstantopoulos,Paradigm 的首席技术官(CTO),他从一个沉迷《魔兽世界》的玩家蜕变成加密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工程师之一。以及开发者transmissions11,这位匿名天才在高中时被Paradigm通过一个Discord服务器发现,如今已成为团队的重要成员。
“他们有时候制造了令人抓狂的混乱,你甚至想把头发都拔掉,”Huang说道,“但当你看到他们的成果时,你会忍不住感叹:天啊,世界上没有其他人能做到这些。”
在我造访 Paradigm 位于旧金山的办公室时,一个寒冷的早晨,Huang的团队中有两位成员正在研究一种机制,这种创新可能会重塑价值数千亿美元的数字货币在金融系统中的流动。
在顶层会议室里,这个房间弧形设计宛如大教堂的回声廊,合伙人Dan Robinson 穿着 Paradigm 绿色的Nike Air Force 1球鞋,一边快速解释他们最新的突破,语速快得像高频交易。
研究合伙人 Dave White 戴着六边形眼镜,留着略显凌乱的胡须,正专注地在笔记本电脑上工作,偶尔停下来讨论他发明的概念背后的数学公式。Huang 则专注地倾听,身穿一件简约的黑色日本毛衣,运动型的身姿与他沉稳的气质完美融合,展现出一位始终走在时代前沿的领导者的风范。
“他做的每件事都很出色,”曾在2014年至2018年间与Huang共事的红杉资本(Sequoia)前掌门Doug Leone评价道,“他超级聪明,同时也非常谦逊。很难与Matt接触后不觉得他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
透过旧金山联合广场上方的两扇巨大拱形窗户,东边是传统金融的混凝土高楼,南边则是SoMa(南市场区)遍布初创企业的景象。这一视野恰如其分地体现了Paradigm作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尖端科技的桥梁角色,也映射了Matt Huang职业生涯中不断捕捉颠覆性潜力的能力。
2012年,Huang在北京度过了一周的假期期间,造访了一家初创公司。这家公司仅仅运营于两套公寓里,创始人张一鸣正在开发一款个性化新闻应用——一个Huang起初认为注定会失败的想法。然而,当他坐在一张旧宜家餐桌旁,靠近一台积满灰尘的冰箱,看着张一鸣通过翻译交流时,他发现了一些超越语言的东西。
“我记得当时有一种非常深刻的感觉,这个人极其有能力、执着、进取,同时又非常平衡,不会让自己崩溃。他对自己想要打造的东西有着极其清晰的认知,同时拥有一种征服世界的野心。”
张一鸣是Huang曾接触过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人——如此印象深刻,以至于他决定投资。这家公司后来成长为字节跳动(ByteDance),也就是TikTok的创始企业。Huang的股份如今价值数十亿美金——具体数字他并不清楚,因为他从不整理相关的电子表格。
这种发现人才的敏锐直觉成为了Paradigm的核心。2018年,Coinbase联合创始人Fred Ehrsam在Huang任职红杉资本时找到他,提出了一个关于全新投资公司的愿景。他们以平等合伙人身份共同创立了Paradigm,但随着时间推移,Ehrsam逐渐将精力分配到加密领域和他新的脑机接口初创公司上,同时意识到Huang是天生适合领导Paradigm的人。在Ehrsam的评价中,Huang是“为Paradigm而生的”。
作为世界顶尖金融理论学家之子与计算机科学先驱教授的孩子,Matt Huang从小便成长于数学、经济学与科技交汇的核心地带。在短短六年时间里,他的公司Paradigm从管理4亿美元的资产迅速扩展到超过120亿美元。这一成就源于对加密领域基础性项目的早期、集中的投资,同时也得益于其在加密核心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贡献。
Paradigm的研究员不仅仅是投资者,他们还致力于开发基础性创新,并将这些成果开源共享给整个行业使用。这种做法在金融公司中极为罕见,但Paradigm并不是一家传统的投资公司。它更像是一个结合了研究实验室与工程团队的机构,同时又具备西海岸版“华尔街”的精致与前瞻性。
“他超级聪明,同时非常谦逊。很难与Matt接触后不觉得他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 ——Doug Leone,红杉资本
在 Paradigm 顶层会议室里,合伙人Dan Robinson与研究合伙人Dave White正专注于一项名为“靶心流动性”(bullseye liquidity)的突破性研究。这一创新有望彻底改变稳定币(与美元挂钩的数字代币)的交易方式。稳定币已成为加密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交易基础设施仍然相对原始,每个交易对都需要独立的资金池支持。而他们的研究则试图通过一个高效的系统将这些分散的市场统一起来。
尽管这一创新可能为Paradigm投资的公司(如Uniswap和Noble)带来显著优势,但他们计划将研究公开发表在博客上。Robinson表示:“如果其他人实现了这一方案,并且整体上让加密行业变得更好,我们对此完全没问题。”
White暂停了他在OpenAI的o1 Pro上的工作——他正在验证一些数学证明,随后转而完善关于n维空间的一个观点。在屏幕上,Dan Robinson展示了一段数学可视化,看起来像美国队长盾牌的四分之一切片。Matt Huang大部分时间都在倾听——他一向更喜欢倾听——但当他开口时,他显然已经完全吸收了他们所展示的复杂内容。
回忆起多年前还是孩子时的往事,Robinson提到,他们的朋友群经常争论不休,直到Matt发言。“他话不多,”Robinson说,“但我们最终总是按照他的建议去做。”那些最了解Huang的人形容他是一个安静的外表下隐藏着非凡能力的人。Stripe联合创始人Patrick Collison观察到:“Matt的‘每分钟洞察力’非常高,即使他有很多分钟什么都不说。”Collison在2021年将Huang加入了他的董事会。Huang对细节的关注无处不在——从Paradigm网站的加载速度到他钟爱的冷门日本街头服饰,再到他所招聘的人才。“他对卓越有极高的要求,”Coinbase CEO Brian Armstrong说,“对平庸绝不妥协。”
然而,在这份对卓越的执着背后,Huang展现出一种令人放松的谦逊。正如Doug Leone所说:“他有很好的幽默感,但这被他身上的善良掩盖了,以至于你忍不住想要认真对待他。”或许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这些评价几乎都来自他人——Huang是那种伟大成就被低声传颂而非高调宣扬的人,他的影响力更多是被感受到而非被夸耀出来的。
Collison补充道:“并不是每一个伟大的投资者或领导者都是伟大的人。而在所有关于‘这个人能否成为你孩子的教父’的诚信考验中,Matt都以最优异的成绩通过了。”
Paradigm并不是一家传统的投资公司。它更像是一个结合了研究实验室与工程团队的机构,同时又融入了西海岸版“华尔街”的精致与前瞻性。
这种技术卓越与低调诚信的结合,使Paradigm成为加密领域最重要的机构之一。在一个从零发展到市值3万亿美元,并经历多次投机与崩盘浪潮的行业中,Paradigm的开源工具如今已支持90%的智能合约开发。其创新不仅让数千亿美元的数字资产流转更高效,还赢得了全球最顶尖投资者的信任,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红杉资本以及耶鲁大学。
CAROLYN FONG
觉醒
Matt Huang的最早记忆之一,是他九岁时独自在东京街头穿行的画面。作为世界上最大城市之一的探索者,每天早晨,他都会穿过狭窄的街巷和繁忙的主干道,完成往返学校的一小时旅程。这段早期的独立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世界观。“一旦你有了‘N=2’(指东京与纽约的比较),你看待一切的方式都会发生改变,”Huang说道。
1997年,Matt的家人因父亲Chi-fu Huang的工作迁居日本。当时,Chi-fu受命建立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LTCM)的亚洲办公室。在此之前,他一直在格林威治远程管理LTCM的亚洲交易业务,为了匹配市场时间,他每天工作从下午4点持续到凌晨3点。Chi-fu出生于台湾一个有四个姐妹的家庭,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他的父母倾尽微薄积蓄将他送往美国。自此,他一路从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经济学教授,到高盛(Goldman Sachs)固定收益衍生品研究部门的创建者和负责人,再到LTCM——一家汇聚诺贝尔奖得主的公司,完美融合了学术理论与市场实践。
Matt的母亲Marina Chen也拥有一段令人敬佩的学术历程。她从台湾移民后,在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师从科技传奇人物Carver Mead,开创了并行计算研究,其技术至今仍被现代处理器广泛使用。尽管她是耶鲁大学首批女性计算机科学教授之一,并似乎注定拥有辉煌的学术生涯,但Chen选择离开学术界,全心投入到抚养三个儿子的家庭生活中,将她的智力与专注倾注于孩子们的教育。
在Huang家中,每晚的晚餐犹如一场投资委员会会议。每当车库门开启,兄弟们便匆忙完成父亲布置的阅读任务——这些任务包括精心挑选、适龄的文章,内容从经济学原理到《科学美国人》。晚餐时,他们需要回答关于这些主题的问题。面对父母的高要求,每个兄弟都形成了不同的应对方式。作为长子的Matt选择直接反抗。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导致LTCM模型失败,Huang家族的储蓄几乎被彻底摧毁,东京生活戛然而止。然而,Chi-fu Huang从这场金融灾难中重新崛起,与LTCM同事、诺贝尔奖得主Myron Scholes一道,于1999年创立了Platinum Grove Asset Management。这家公司在不到九年的时间里,从4500万美元迅速成长为管理规模达6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固定收益对冲基金之一,直至2008年金融危机。这种从混乱中寻找机会、从系统性崩溃中重建的模式,深深影响了他的儿子。
纽约郊区Scarsdale成为Matt Huang在11年内的第四个家。在以犹太学生为主的学校中,他是仅有的三名亚洲学生之一。这种频繁的搬迁和文化适应,锤炼了他解读社会动态并与不同个性的人建立联系的能力。
在课堂上,Huang难以静坐。他的好动甚至导致他被周末中文学校开除,原因是他屡次打扰其他学生。“难以控制,”他的父母后来在他的婚礼上这样形容他。然而,当以他自己的方式参与时,他展现出了惊人的专注力。与他“不酷但学术导向”的朋友圈子一起,Huang导演业余电影,辩论自由主义哲学,并精通各种游戏。他在《星际争霸》中的表现——作为半职业选手在国际服务器上竞争——预示了他后来以细节为导向的特质,这种特质延伸到了他如今对倒立动作的痴迷。
虽然Yiming通过翻译与Matt Huang交流,但Huang却被这位创始人传递出的非语言信号深深吸引——他的手势、表情和专注力构成了一幅无需言语就能理解的画面。
Huang的人生转折点出现于他发现数学的那一刻。数学俱乐部让他展现出对这一学科的天然敏感,虽然他并非全国竞赛中的顶尖选手,但这让他的父母意识到,只要给予适当的挑战,他们那个“难以控制”的儿子也可以在学业上取得卓越表现。随后,扑克和国际象棋成为他分析性思维的另一个出口。
这个逐渐“改造”的学生最终进入麻省理工学院(MIT)就读。2006年,他发现自己置身于“地球上最奇怪的人群之一”。他主修数学,并曾休学一学期专注于在线扑克,同时操控八张牌桌。然而,真正改变他的时刻(除了遇见未来的妻子)是他的好友Albert Ni宣布退学,加入一家名为Dropbox的小型初创公司,成为其第六名员工。对于一个从小被培养成为博士的人来说,退学甚至连学士学位都没完成简直不可思议。然而,Ni并非失败者——他是Huang认识的最有能力的人之一,做出了一个有意图的选择去创造新的东西。这件事促使Huang阅读了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的所有文章,从中他发现了硅谷,以及那种最终极的叛逆诱惑:开辟自己的道路。
在MIT的最后一年,Huang与室友一起申请了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YC),但初次申请遭到拒绝。格雷厄姆告诉他们:“我们喜欢你们,但我们完全讨厌你们的想法。”六个月后,他们带着一个可行的原型再次申请并成功入选。几位MIT毕业生花了六天时间横跨美国,驱车前往旧金山。在YC,他们开发了一个如今被Huang称为“糟糕的想法”的项目——一个为流媒体时代设计的电视指南网站,名为Hotspots。这段持续两年的“失败创业”经历虽然以失败告终,却让Huang对创始人有了深切的同理心,并最终促成了Twitter的收购。在Twitter工作期间,他目睹了这家公司在IPO前的“糟糕管理”,进一步丰富了他的职业视野。
到了2012年,Matt Huang准备开启一条全新的道路。在他看来,硅谷已经变得过于显而易见,消费领域的创新也显得过于平淡,无法带来令人兴奋的工作或回报。在Twitter的一周假期期间,他萌生了在中国创办一家科技公司的想法,并前往北京拜访了六位创始人。其中一人是张一鸣,当时正在打造一个看似注定失败的消费类应用。尽管张一鸣通过翻译与Huang交流,但Huang却被这位创始人传递出的非语言信号深深吸引——他的手势、表情和专注力仿佛构成了一幅无需言语就能理解的画面。离开张一鸣的公寓时,Huang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我必须找到支持这个人的方法。”
Huang随后以2000万美元和3000万美元的估值向字节跳动(ByteDance)投资,这成为他当时最大的一笔个人投资。如今,字节跳动的估值已达3000亿美元,他的投资增长了约10,000倍——将一个假设的5万美元变成了5亿美元。他仍持有大部分股份,尽管他表示自己对此“越来越平静”,但也坦言:“这确实会让人心态有些复杂,因为它可能是我这一生最好的投资。”同年,他还在旧金山对YC孵化的公司Instacart、Benchling、PlanGrid和Amplitude进行了种子轮投资,而这些公司如今都已成为估值过十亿美元的独角兽。
2014年,一封来自红杉资本(Sequoia)的招聘邮件出现在Huang的邮箱中,当时他仍在Twitter工作。尽管他的投资履历令人印象深刻,但他对成为一名职业投资人并无兴趣,甚至最初将这封邮件当作垃圾邮件处理。然而,好奇心战胜了他的犹豫,他接受了面试任务——撰写一份关于红杉应该投资哪家公司的单页报告。于是,他选择了当时只有七名员工的Coinbase,从此开启了他与加密领域的深度连接。
在红杉资本(Sequoia),Matt Huang找到了他所称的“我所经历过的最高标准的地方”。就在他入职的第二天,Facebook以190亿美元收购WhatsApp,红杉的合伙人们短暂地在大堂聚集庆祝。香槟倒好了,但无人品尝;五分钟后,所有人便回到了工作岗位。这场百亿级别的退出交易在红杉那涵盖苹果、谷歌、英伟达等市值破万亿的传奇投资组合中显得波澜不惊。这样的文化对卓越的追求进一步激发了Huang本已不凡的雄心。
谈及在红杉的四年,Huang表示:“你开始看到‘轴线’可以延展得多远,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伟大的创始人。如果没有这样的接触,你对可能性的认知将缺失顶端的动态范围。”红杉还让他明白,卓越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在与风格迥异但在关键维度上始终如一的投资人并肩工作后,他建立了自信,发展出自己的方法论:“意识到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做事,这种自由感非常解放人心。”
而红杉也从Huang身上收获了意想不到的价值。红杉美国的管理合伙人Leone回忆道:“每年红杉美国都会在扑克锦标赛中被红杉中国‘打得落花流水’,而Matt来了之后为红杉美国赢得了比赛。多亏了他,我们重新拿回了Don Valentine的那件彩色外套。”这段故事你不会从Huang本人那里听到,他从不炫耀自己的成就。正如他身上的许多特质一样,要么从旁人那里了解,要么得知道问什么才能发现。
离家
2010年,Matt Huang在麻省理工学院(MIT)首次接触到比特币,立刻被其数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和博弈论的优雅融合所吸引。
“我把它内化为一个非常美丽的想法,”Huang回忆道。然而,在那些早期,比特币更像是一种智力上的好奇心,而非真正的投资机会。直到2012年,他才在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交易所Mt. Gox上购买了第一批比特币,并经历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加密泡沫。“你几乎需要在第一次亏钱,”他反思道,“然后你可能会放弃它,认为它已经死了。但当你看到它卷土重来而且并未死亡时,你开始认真思考它的意义。”
据多方报道,传奇投资人Michael Moritz曾评价Huang是“红杉历史上唯一让人遗憾的离职者”。Doug Leone则表示,“他是我职业生涯中第一个主动选择离开红杉的人。”
在红杉资本(Sequoia)期间,Huang发现很少有同事能够分享他对加密技术重要性的日益坚定信念。尽管公司对他的兴趣表示支持——他代表红杉主导了几项加密领域的投资——但他越来越多地在公司外寻找志同道合的对话伙伴。他开始参加旧金山的月度晚宴,与六到八名对加密技术感兴趣的投资者一起交流,探索这一新兴技术的前沿想法。
2017年,刚刚卸任Coinbase总裁的Fred Ehrsam发表了一篇博文,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观点:加密货币就是元宇宙。当时仍在红杉资本的Matt Huang看到后主动联系Ehrsam,与他探讨这一想法。Ehrsam回忆道:“我知道自己不会围绕这个概念创办一家公司,但向红杉‘随便’推销一下这个想法,听起来会很有趣。”
最初的思想交流逐渐演变成两人之间长达40封邮件的深入对话,探讨加密货币的无限可能性。他们的背景堪称完美互补:Ehrsam曾共同创立并运营了加密领域最重要的公司,而Huang则拥有顶级的投资经验。
“直到遇到Matt之前,我都没觉得任何人是对的合作伙伴,”Ehrsam说。他曾与其他潜在合伙人探讨创立一支专注于加密领域的基金,但始终未能找到理想的搭档。在接下来的六个月里,他们系统性地探索了合作的可能性,从投资哲学到基金结构,逐一验证彼此的契合程度。他们尤其关注如何实现真正的平等合伙——所有事务都将50/50平分。这种原则虽然让一些人“抓狂”,但对他们二人而言却是不可或缺的基础。
对于Huang来说,离开红杉是一个痛苦的决定。红杉是他第一次真正感到归属的地方:“如果他们愿意让我留下,我甚至觉得自己可以在那里退休。”据多方消息报道,传奇投资人Michael Moritz曾称Huang是“红杉历史上唯一让人遗憾的离职者”。红杉的管理合伙人Leone也表示:“他是我职业生涯中第一个主动选择离开红杉的人。”
然而,Huang深信加密货币将成为未来几十年最重要的技术趋势之一。“当他告诉我这可能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机会时,我的答案很简单:追随你的梦想,去追求吧,”Leone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遗憾。“我很生自己的气,因为他一直在跟我谈比特币,而我通常对这些机会嗅觉敏锐。如果我真的足够聪明,我应该顺着他的想法,在红杉内部为他创造一个成立基金的机会。”
CAROLYN FONG
2018年6月,Matt Huang与Fred Ehrsam共同创立了Paradigm,基于两个核心理念:其一,加密货币将成为未来几十年最重要的技术和经济变革之一;其二,加密领域缺乏他们作为创业者所希望拥有的那种投资者——真正“加密原生”(crypto-native)的投资者。
Paradigm的顾问、East Rock Capital创始人Graham Duncan在公司早期为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他对Huang和Ehrsam的信念印象深刻。“他们从一开始就在以一种几乎让我觉得荒谬的方式规划可能的发展规模,”Duncan说道。“这让我大开眼界,但这绝不是自大。他们的时间视角完全不同,而他们所规划的事情最终真的发生了。”
2018年底,Paradigm筹集了首支基金,获得了来自一流机构的4亿美元投资,其中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和耶鲁大学——这些大学首次进行重大加密投资——以及红杉资本。这支基金的结构颇为新颖:它是开放式的,没有固定的资本返还时间表,允许同时持有公开的加密资产和私募投资。而后,他们更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与大多数风投公司逐步调用资金的方式不同,他们迅速要求投资者提供全部4亿美元,并开始平均分批购入比特币和以太坊。这些头寸最初占基金总额的约90%,而比特币的平均买入价格约为每枚4000至5000美元——这是在2018年“加密寒冬”中押下的巨大赌注,当时比特币价格已暴跌超过70%。
Paradigm的前三位员工则体现了他们愿景的不同维度。其中,Charlie Noyes成为了首位员工,Huang是在一个关于比特币现金分叉的Telegram聊天中认识他的。“从他的消息中,我以为他是一个40岁、留着胡子、满脸沧桑且非常愤世嫉俗的人,”Huang回忆道,“但当他出现在晚餐上时,我才发现他只有19岁,这让我大吃一惊。”
Charlie Noyes从12岁起便沉浸在加密世界中,通过游戏圈接触到比特币。他曾发表过关于加密应用的研究论文,并两次获得英特尔科学竞赛的冠军。之后,他辍学进入麻省理工学院(MIT),又从MIT退学加入Paradigm。他最初对办公室生活的适应并不顺利——认为“通过邮件评论项目提案,每周来一次办公室”是正常的工作方式。在第一天迟到后,Huang专门坐下来向他解释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而这份耐心最终得到了回报。
如今,25岁的Noyes已成为Paradigm的普通合伙人之一。Huang将他比作一位艺术家,能够通过整合大量零散信息进行直觉式的飞跃,最终形成清晰的投资理论。例如,2020年,他识别出MEV(最大可提取价值)是区块链的关键问题,并成为Flashbots的主要投资者。Flashbots的基础设施现已覆盖几乎所有的以太坊交易,并为这个价值4500亿美元的生态系统建立了重要的市场规则。
Dan Robinson则体现了推动加密前沿所需的技术深度。他是Huang的中学好友,也是Huang成长过程中“认识的最聪明的人”。在哈佛法学院的经历让Robinson感到失望,他转而学习编程,并在区块链公司Stellar工作期间深入探索加密领域。Huang和Ehrsam为他设计了一种独特的角色,结合投资、研究以及帮助投资组合公司构建的职责。这种最初的妥协最终成为Paradigm以研究驱动的投资方法的模板。Robinson后来为Uniswap——加密领域领先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发明了关键机制,进一步巩固了Paradigm在加密行业的地位。
“她一直是Matt和Fred的第三位合伙人,完全参与了公司的建设。”
——–Graham Duncan, East Rock Capital
CAROLYN FONG
Paradigm的管理合伙人:Huang and Palmedo
Alana Palmedo在Paradigm成立仅四周时加入,当时公司还在按周租赁办公空间。她为连接加密货币与传统金融带来了必要的制度化严谨。尽管她并非“深度涉足加密领域”,但她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于波士顿大学捐赠基金和比尔·盖茨投资办公室管理复杂运营的经验却显得尤为重要。最初持怀疑态度的她,最终被Huang和Ehrsam构建机构级公司的深思熟虑方法所打动,同时凭借价值投资者的直觉判断:“比特币价格跌得这么低,这一定是底部。”
East Rock Capital创始人Graham Duncan评价道:“她已经成为Matt和Fred的第三位合伙人,彻底参与了公司的建设。”在早期,Palmedo负责从交易结算到财务再到合规的所有事务,随后她招募了各领域的专业人才,从而让投资团队能够专注于交易。如今,作为管理合伙人,她打造了Paradigm的高效文化——在这里,无论职位如何,每个人都需要坚持每日自我反思,并以“彻底透明”的方式工作。Palmedo强调:“每一个人都必须是所在领域的顶尖1%。”
到2019年中期,加密货币价格开始复苏,但大多数投资者仍对该领域持谨慎态度。此时,Paradigm重返市场,其初始投资者群体追加了3.6亿美元的承诺资金。这一时机正是Huang方法的典型体现:在其他人持怀疑态度时筹集资金,并选择那些同样相信加密货币将从根本上重塑金融的合作伙伴。
尽管加密货币尚未完全兑现其变革性承诺,Paradigm的投资已取得了非凡的回报。根据公开文件,其首个旗舰基金从7.6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底的83亿美元。消息人士透露,Paradigm还已返还所有有限合伙人的初始资本,并从该基金中支付了超过10亿美元的收益。
远见
尽管Paradigm早期取得了巨大成功,人们仍不禁好奇,为什么Huang——一个早已不再为金钱发愁、且在红杉资本拥有“完美工作”的人,会选择涉足加密货币这个充满未知和动荡的领域?
Coinbase的CEO兼联合创始人Brian Armstrong也曾思考过类似的问题:“谁会离开红杉资本那样的职位,对吧?”但他随即给出了答案:“他是一个沉默的杀手。我们的行业需要更多像他这样的人,有高度的诚信,同时专注于长期目标,并且为正确的理由而坚持。他有着非凡的信念,愿意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对Huang来说,答案其实很简单:“我想我一直对权威抱有某种程度的怀疑,所以当我看到权威施加影响时,总会让我思考:这真的是我们希望世界运作的方式吗?”
他继续说道:“美国的每个人看着中国时都会说,那看起来很反乌托邦。但我认为他们没有完全意识到,同样的事情也正在西方发生。”
以奥巴马政府时期的“窒息点行动”(Operation Choke Point)为例,美国司法部试图限制某些行业获得银行服务的权利。第一阶段的“窒息点行动”(2013-2017)针对被认为“高风险”的行业,例如发薪日贷款公司和枪支经销商。而在拜登政府时期,“窒息点行动2.0”则将目标对准了加密货币领域,试图通过“去银行化”(debanking)来打压加密行业。甚至像Uniswap创始人Hayden Adams和Gemini联合创始人Tyler Winklevoss这样的个人,其银行账户也突然被关闭,且没有任何解释。
Huang将加密货币的演进划分为三个关键阶段:首先是作为货币,其次是作为金融系统,最后是成为互联网平台。这三个阶段相互依托并逐步推进。他解释道:“货币是加密生态系统的源头。购买你的第一个比特币或设置你的第一个钱包,通常是使用其他加密应用的第一步。这就像当年申请你的AOL账号并首次连接到互联网一样。”
在货币阶段,加密货币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果。从2008年的一篇白皮书,到今天价值接近2万亿美元的资产,比特币成为了自其诞生以来最成功的“创业项目”。更令人瞩目的是,甚至一些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开始逐步接受比特币。
那些曾在2018年嘲笑加密行业的机构,如BlackRock的CEO Larry Fink(曾称比特币为“洗钱指数”),现在也开始拥抱这项技术。2024年,BlackRock推出的比特币ETF在短短11个月内吸引了500亿美元资金,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ETF。传统投资组合模式也在发生变化,Fidelity现建议投资者将1-3%的资产配置于加密货币。经典的“60/40”投资组合正在演变为“59/39/2”,机构开始为加密资产专门划分投资比例。
第二阶段——构建全新的金融系统——正在加速发展。与传统金融依赖层层中介不同,加密货币能够实现几乎即时的交易、全天候市场以及创新型金融工具,这些都基于无需许可的技术基础。稳定币(Stablecoin)的兴起很好地展示了这种潜力:作为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稳定币与美元等稳定资产挂钩,其流通量自Paradigm成立以来从5亿美元增长至超过2000亿美元。
第三阶段——作为互联网平台——仍处于初始阶段,尚未完全成型。与今天的互联网不同,加密技术有望实现真正的数字所有权,并支持用户之间直接的点对点互动,无需中介。在当前,较高的交易成本限制了社交媒体和游戏等日常应用的普及,但Huang认为,随着新的扩容技术显著降低成本,这种情况将会改变。如今支持NFT和迷因币的基础设施,未来将推动更严肃、更重要的应用,就像YouTube从猫咪视频发展为全球最重要的平台之一。
CAROLYN FONG
Huang, Ehrsam和Palmedo 在他们位于旧金山办公室顶层的外面。
当然,像每一项新技术一样,加密货币也有其阴暗面。骗局和黑客行为屡见不鲜,迷因币鼓励短期思维而不是真正必要的建设,代币价格波动剧烈,项目崩盘频发,整个行业有时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赌场,而非金融的未来。
然而,Huang选择以长远的视角来看待这一切。就像早期互联网既吸引了杰出的研究人员,也吸引了骗子和诈骗者一样,加密货币的开放边界既催生了创新,也滋生了不良行为。每一轮新的浪潮,包括从外界看似非理性的投机泡沫,都带来了新的人才和资本,用于构建关键基础设施。
稳定币是一个完美的例子。2017年的ICO(首次代币发行)泡沫让加密货币进入主流视野,同时也创造了一代加密富豪。一部分资金流向了稳定币的开发,推动了其基础设施的显著改进。在以太坊上,发送USDC(一种流行的美元锚定稳定币)的费用从2021年的12美元降至今天的1美元。在Coinbase的热门Layer 2网络Base上,同样的交易成本甚至不到1美分。这种成本的下降反过来推动了流通量的爆炸式增长,自泡沫破裂以来增长了400倍,并催生了实际的应用场景。
例如,SpaceX使用稳定币将新兴市场的收入汇回美国,通过将当地货币转换为数字美元实现即时转账。Scale AI通过稳定币支付其全球数据标注网络,消除了跨境交易的摩擦和成本。而像Ramp这样的公司,其企业财务团队发现了稳定币的另一个优势:当储蓄账户的利率仅为零点几个百分点时,由国债支持的稳定币可以捕获银行通常留给自己的大部分收益。
数据验证了这一趋势。过去五年间,稳定币的交易量每年增长120%。仅在2024年,稳定币处理的支付总额达到5.6万亿美元,几乎是Visa 13.2万亿美元交易额的一半。这一势头促使Stripe在2024年10月收购了稳定币支付平台Bridge。Stripe联合创始人Patrick Collison评价道:“稳定币是金融服务领域的室温超导体。得益于稳定币,未来几年全球企业将享受到显著的速度、覆盖率和成本优化。”
Matt的性格特质尤为突出。他冷静、严谨且耐心——这些特质完美契合那些影响需要长时间积累的复杂技术,比如加密货币。
–Patrick Collison, Stripe
这一采用趋势反映了加密货币的整体演进:比特币于2009年问世,并在2011年达到了首个百万用户;以太坊随后在2015年推出,并在2017年实现了同样的里程碑。接着是2019年的稳定币,2021年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2022年的NFT,以及2023年的社交应用。
批评者常常指出,加密货币在日常商业中的影响有限。Huang认为,稳定币是下一个“杀手级应用”,但他也区分了“单人游戏”技术(如人工智能)与“多人游戏”技术(如加密货币)的不同属性。前者可以立即提供效用,而后者则需要协同采用。他解释道:“这就像学习一门新语言或开拓一个新城市。如果只有你一个人在做,那是没有意义的。”他以电子邮件作为类比,早期的批评者曾称电子邮件“技术上有趣但经济上天真”,这与今天对加密货币的质疑如出一辙。
与Huang交流时,他对加密货币的整体态度尤为从容。Patrick Collison将Huang纳入Stripe董事会,不仅是因为他在加密领域的专业知识,更是因为他广泛的商业敏锐性。Collison评价道:“Matt的性格特质非常独特。他冷静、严谨且耐心——这些特质非常适合那些影响需要时间沉淀的复杂技术,比如加密货币。”
让Huang与众不同的是,他能够同时掌握投资逻辑的两面。“他能处理那些通常更具体的‘熊市论点’,同时也理解技术的潜力,能够看到那些微小而初生的事物如何在未来变得举足轻重,”Stripe联合创始人Patrick Collison评价道。
近期,人工智能(AI)作为科技领域的新前沿,以其清晰且即时的应用吸引了全球的关注。Huang和他在Paradigm的团队甚至曾考虑将关注领域扩展至AI。然而,他们最终坚持了对加密货币的承诺。Huang解释道:“AI无论有没有我们都会发展得很好。但加密是需要与AI共存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而目前却缺乏优秀的支持者。我们认为,推动加密货币的成功是我们的责任。”
创新
Paradigm对加密货币成功的承诺促使其采取了一种非同寻常的投资策略。与大多数风险投资公司等待“赢家”出现后再下注不同,Paradigm致力于创造胜利的条件。这不仅仅是分析趋势或提供资金,而是解决那些能够扩展整个行业能力的基本技术问题。
这种以研究为驱动的风格几乎是偶然形成的。当Huang聘请他的中学好友兼伴郎Dan Robinson时,这位从律师转行的自学程序员如何融入投资公司并不明确。“我们想让Dan加入团队,因为他是我认识的最聪明的人,”Huang说道,“但他并不是最商业化的,我们也不确定他会如何参与投资流程。”为了让Robinson加入团队,他们为他创造了一个新颖的角色,允许他花时间在开源项目上,这被他们称为“探索性研究”。
“事实证明,这种研究类型在加密领域是极其重要的,”Robinson解释道。“大多数投资研究是关于收集和分析现有信息,而我们则是试图发明新事物。”Paradigm研究团队的突破往往来源于对理论问题的探索,甚至在相关公司意识到需要答案之前就已经提出解决方案,比如“靶向流动性”(bullseye liquidity)。
加密货币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数学机制能够创造巨大的杠杆效应。传统交易所可能需要成千上万的服务器和数百名员工来匹配买家和卖家。而当Vitalik Buterin在2016年于Reddit上提出一个简单的公式(x*y=k)时,他为数万亿美元的市场在区块链上实现自治奠定了基础。
然而,这种优雅的解决方案在计算上虽然高效,却因将流动性分散到所有可能的价格上而导致巨大的资本浪费。Paradigm的研究团队正是在解决这些基础性问题的过程中,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Robinson与Hayden Adams相识于早期以太坊研究社区。Adams将Vitalik Buterin提出的公式概念发展成为Uniswap。Robinson在加入Paradigm的几周内撰写了一份关于Uniswap的备忘录,这促成了Paradigm对Uniswap的种子投资,并开始积极参与协议改进。他对Uniswap v2的贡献使得任何基于以太坊的代币之间都可以进行交易,帮助协议的交易量从20亿美元激增至超过1万亿美元。
然而,Robinson和Adams在2019年大部分时间都致力于寻找更根本性的突破。通过数学探索,团队发现了一种方法,可以在特定价格范围内高效集中流动性,从而使交易者能够将资金聚焦在真正需要的地方。这一创新催生了Uniswap v3,将资本效率提升至原来的4,000倍。一笔500万美元的资金现在可以提供与分散在所有可能价格上的20亿美元资金相同的交易深度。到2022年10月,Uniswap的估值已达到17亿美元。
在与其他公司竞争时,Paradigm不仅是投资者,更是建设者。Coinbase创始人Brian Armstrong评价道:“Paradigm实际上可以帮助你建立一家加密公司。他们的团队中有协议设计、安全、法律甚至政策方面的专家。”
–Brian Armstrong, Coinbase
这种通过研究推动突破性产品的模式在Paradigm的投资组合中一再出现。去年,当 Blur 向 Paradigm 寻求支持以增加保证金交易功能时,团队面临一个根本性挑战:如何安全地为价值难以确定的非流动性NFT提供贷款?研究团队花了四个月时间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借贷协议——Blend。Robinson指出:“如果你能解决针对NFT的借贷问题,那么你就有可能解决针对任何非流动性资产的借贷问题。”在推出后的几个月内,Blend不仅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借贷类别,还迅速在这一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与传统风投公司将技术资源与投资决策分离的做法不同,Paradigm的研究人员是每项投资的核心。他们参与每一次项目路演会议,并共同参与所有决策。这种深度整合使得Paradigm能够发现其他投资者可能忽略的机会,因为他们已经在解决类似的技术难题。例如,当算法稳定币(如Terra)流行时,Paradigm选择避开这一领域——多年尝试设计更优稳定币机制的经验让他们意识到,这些项目并未解决根本性问题。
这种深厚的技术积累不仅为Paradigm在寻找和完成交易方面提供了强大的竞争优势,也让他们在吸引顶尖人才方面占据主动。正如Coinbase创始人Brian Armstrong所言:“与其他公司竞争时,Paradigm不仅是投资者,他们还能真正帮助你打造一家加密公司。他们的团队中有协议设计、安全、法律甚至政策方面的专家。”
“我们流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找出什么才是真正最重要的问题,”Paradigm研究员Robinson解释道。这需要紧跟加密领域快速变化的前沿动态。Huang进一步指出:“互联网的迭代周期非常短。”他将这种快速变化比作福尔摩斯的“街头小童网络”,这些小童从伦敦街头收集关键情报。“甚至两年的时间差,都可能改变对加密文化的理解。”
这种洞察催生了Paradigm Fellowship计划,旨在发掘那些仍在学校中的杰出年轻开发者。该计划部分源自团队与名为transmissions11的开发者的合作经验。当时,团队在Discord上发现了这位还在高中就读的天才。他甚至曾在学校集会上拨入Paradigm的路演会议,这一场景让团队深刻认识到,与下一代加密创新者合作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通过这类计划,Paradigm不仅在技术研究和投资决策中领先,还在塑造加密行业未来的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CAROLYN FONG
绘制他们的下一个突破:Konstantopoulos, Noyes, and Robinson
加密、加密、还是加密
2023年5月最后一个星期四,加密新闻媒体The Block的一则发现引发了整个行业的轩然大波。通过互联网档案馆的Wayback Machine,他们注意到Paradigm悄悄从其官网和社交媒体上移除了“加密”(crypto)的所有提及,转而以“研究驱动的科技投资公司”作为品牌定位。这一看似“爆炸性”的消息尽管已经发生了一个月,却立刻引来了强烈的反响。在一个对忠诚度要求极高、对背叛零容忍的行业中,这种行为被视为一种“背叛”。
“我们不想再为你们工作了,”某投资组合公司在推特上写道,矛头直指Paradigm的品牌重塑以及其对FTX的投资,后者“成为了整个行业的伤疤”。这种批评虽然尖锐,但符合加密行业一贯的“直言不讳”。面对压力,Paradigm不仅迅速恢复了“加密”一词,还在官网上加上了闪烁的霓虹字体,反复滚动显示“crypto crypto crypto”。
然而,这次调整的初衷其实并不复杂。团队中的两位研究人员抱怨说,潜在的AI合作伙伴在看到Paradigm官网上的“crypto”字样后,甚至连邮件都不回复。“我们当时想,好吧,所有的加密圈子里的人已经知道我们了,他们根本不会去看我们的官网。他们更关注我们的博客,而我们的每篇博客文章和投资组合公司都与加密相关。所以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呢?”Huang解释道,“但事后看来,这显然是个错误。人们把网站看作是你为之自豪的集体声明。”(Stripe联合创始人Patrick Collison甚至调侃称,Paradigm的网站“可能是你今年用过最快的网站。”)
然而,这一事件也揭示了更深层次的行业矛盾。到2022年11月,比特币价格已从2021年的峰值暴跌75%,跌至16,000美元以下;以太坊的跌幅更是高达80%。同月,ChatGPT横空出世,引发了AI领域的热潮,加密行业在许多人眼中似乎成了“昨日黄花”。一些主要的风险投资公司已经开始将注意力和资本转向AI领域。
Paradigm的这次品牌风波不仅是一次沟通失误,更是加密行业在新兴技术浪潮下的自我定位与反思。尽管AI的崛起让加密显得黯然失色,但Paradigm通过“crypto crypto crypto”的高调宣示,传递了一个信号:他们仍然坚定地站在加密的最前沿,继续探索下一个突破口。
对于Paradigm来说,官网争议只是其经历的一段充满谦逊的时期的一个缩影。就在18个月前,这家公司看似不可撼动。其比特币头寸增长了15倍,早期投资的Coinbase以850亿美元估值上市,并成功筹集了25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基金。然而,2021年的狂热即便是最有纪律的加密投资者也难以抵挡。
Fred Ehrsam早早察觉到了危险信号。2021年3月,他向投资组合公司发送了一封题为《如何在加密周期中幸存》(Surviving Crypto Cycles)的信件。他指出,仅两个月时间内价格翻倍,比特币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像素化加密艺术品动辄以数百万美元成交”。他警告称,“甚至参议员都开始用激光眼了!狂热无处不在。”基于他在Coinbase的经验——在2014-2017年的低迷时期,三分之一的员工离职——他提出了具体的应对建议:对系统进行压力测试以应对10到100倍的使用激增,考虑在资本充裕时筹集资金,并提醒新员工加密行业的残酷周期。
Paradigm的联合创始人Matt Huang对加密周期有着更冷静的看法:“低迷时期其实比狂热时期更容易。信号与噪音的比例很高,价格虽然下跌,但从长期视角来看,这并不会困扰我们。”
然而,尽管警告及时,Paradigm仍未能完全避免错误。“我们在那段时期犯了很多错误,”Huang坦言。“当你过于关注竞争对手时,你会变得越来越像他们。”他提到,当看到竞争对手a16z筹集巨额资金时,Paradigm开始怀疑是否也需要匹配这样的规模。于是,公司从18人扩张到62人。“我们确实让质量标准下降了,”他承认道。“我记得有几次做出妥协,觉得如果我们不这么做、不雇佣那个人,我们就会落后。事后看来,这些都是错误的决定。”
Matt Huang或许不擅长记账,也记不清Paradigm从巅峰到低谷的最大回撤幅度,但有一个时刻深深烙印在他的记忆中:FTX的崩塌。Paradigm曾向这家交易所投资了2.78亿美元,成为其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投资之一。到2022年,FTX已成为加密行业的公众代表,其创始人Sam Bankman-Fried频繁出现在各类会议、国会听证会上,并登上杂志封面。同年10月,他还在Paradigm的有限合伙人(LP)会议上发表了主旨演讲。然而,仅仅几周后,FTX因欺诈指控以及客户资金被挪用的曝光而轰然倒塌。
这笔投资的失败是彻底的,但更深的伤害来自信任的背叛。在尽职调查过程中,Paradigm曾明确识别出关键风险:FTX与Bankman-Fried的交易公司Alameda Research之间的关系。团队提出了直接问题,却收到虚假的保证。当Huang后来在Bankman-Fried的刑事审判中出庭作证时,这段经历让他更加坚信创始人与公司的愿景一致性的重要性。
“很明显,即便在当时,他也并不认同我们关于改善加密行业的愿景,”Huang说道。“对他而言,加密只是一个赚取大量财富然后捐赠出去的工具。”这种分歧在政策讨论中尤为突出,Bankman-Fried主张一些妥协,而 Paradigm 认为这些妥协会损害加密行业的核心承诺。
FTX 的失败并不是 Paradigm 唯一的挫折。在NFT热潮的巅峰时期,Paradigm曾共同领投了OpenSea的3亿美元C轮融资,当时OpenSea的估值高达133亿美元。然而,自那以后,这家NFT交易平台的交易量已经暴跌了98%。此外,另一家投资组合公司BlockFi因与FTX的深度关联最终走向破产。
“在风险投资领域,总会有一些投资无法如愿,”Matt Huang坦言。“这总是一个反思的机会,而我们确实反思了很多。”他坚持认为,熊市时期实际上比牛市更能提供清晰的信号。“低迷时期比狂热时期更容易。信号与噪音的比例很高,价格虽然下跌,但从长期视角来看,这并不会困扰我们。”
经历了这一系列挑战后,Paradigm变得更小但更专注。投资和研究团队从2021年的20人缩减至11人,标准也更加严格。公司为新投资设立了明确的筛选条件:创始人必须与Paradigm推动加密行业前沿发展的使命保持一致。
官网事件也为Paradigm提供了另一种启示。加密社区对事件的迅速负面反应表明,Paradigm早已不仅仅被视为一家普通的投资公司,而是整个行业的旗帜和标杆。
书写未来
Georgios Konstantopoulos的办公桌后放着一把迷你电吉他,偶尔会在即兴会议期间弹奏一段。这位公司首席技术官在讨论区块链架构时的即兴演奏,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他的工作方式:技术上的精湛与对实际可行性的直觉结合。
2019年,Konstantopoulos作为备受追捧的研究员和软件工程师,在加密圈内因其开发技能而声名远扬。他的技术工作如此严谨,以至于Paradigm投资组合中的公司不断提到他的名字。
当Huang首次在一场会议上遇到他时,Konstantopoulos正在考虑是扩展自己的咨询业务还是加入一家初创公司。然而,Huang凭借其独特的眼光,提出了另一条道路:为Konstantopoulos设计一个类似于Robinson的角色,将技术研究与投资评估相结合。
这一角色最终发展出了意想不到的方向。2020年,在帮助投资组合公司Optimism实施其研究时,Konstantopoulos注意到许多项目都在同样的基础问题上挣扎。这些挑战不是源于理念,而是缺乏构建所需的工具。与其逐一支持公司,Konstantopoulos萌生了一个想法:是否可以构建开源基础设施,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人们说某些事情很难,其实并不难。它们之所以难,是因为你无法掌控自己的工具。”
——Georgios Konstantopoulos, Paradigm
正是这种哲学催生了Foundry——Konstantopoulos的第一个重大贡献。他仅用一个周末便开发出一款工具,极大简化了安全智能合约的编写过程。可以将其类比为区块链代码的“拼写检查器”,但它不仅仅是纠正错误的工具,而是能阻止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漏洞。短短几个月内,Foundry便成为行业标准,如今已拥有90%的市场渗透率,并累计保护了超过1000亿美元的智能合约。
然而,Foundry的成功也揭示了加密行业更深层次的挑战。以太坊(Ethereum)作为推动加密创新的核心平台,其运行效率低下的软件严重限制了扩展能力。就像试图用拨号上网来播放4K视频,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对此,Konstantopoulos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解决方案:从零开始重构以太坊的核心节点软件。
“你疯了,这需要五年时间,”团队成员曾这样回应。但Konstantopoulos凭借其赢得的信任,以及对团队能力的深刻理解,推动了这一项目。他的独特招聘方式也发挥了关键作用——与其通过传统面试,他更倾向于通过开源项目的贡献寻找工程师。“代码不会撒谎,”Konstantopoulos说,“我想看到人们如何解决真实问题。”
最终,这个项目被命名为Reth,仅用了18个月便完成。虽然它的功能看似简单——下载交易、在本地执行、并写入数据库——但其影响却极为深远。通过优化这一基础流程,Reth的运行效率提升显著,体积缩小了80%,速度提高了10倍。自2024年6月发布以来,已有主要平台采用其卓越性能,包括Coinbase的Base、WorldCoin以及Optimism(2022年估值16.5亿美元)。
Paradigm的技术贡献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研究团队在评估投资时发现问题,并开发开源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逐渐成为行业标准。这些工具吸引了顶尖开发者,他们要么加入Paradigm的投资组合公司,要么自己成为创业者,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直接加入Paradigm。
这一战略在去年10月达到了新高度——Paradigm孵化了Ithaca,并为其注资2000万美元。Georgios Konstantopoulos在担任Paradigm首席技术官的同时,也成为了Ithaca的CEO。他的目标是将团队开发的技术商业化。“其他团队需要20到30名工程师、种子轮融资和两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情,”他说,“我们几周内就能完成。”
Konstantopoulos的信心源于他对技术堆栈每一层的深刻理解——从底层密码学到用户界面,再到Reth和Foundry这样的核心工具。他坚持认为,“人们说某些事情很难,其实并不难。它们之所以难,是因为你无法掌控自己的工具。”这种“工具自主”的哲学,以及对行业需求的敏锐洞察,彻底改变了Paradigm在加密领域的角色。
谈及自己的成长,Konstantopoulos用典型的希腊式表达总结道:“Matt(Huang)是我唯一无法超越的导师。”大多数导师最终都会被学生超越,但在Huang身上,Konstantopoulos找到了一个与团队共同进化的领导者。对于像他这样顶级水平的工程师而言,通常会选择离职创业,但他和其他人选择留在Paradigm,因为Huang始终在与他们一同成长。“他们每天都在推动我成为更好的自己,”Huang说道,“我也不想被超越。”
在Matt Huang的MacBook背面,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三张贴纸整齐排列,分别是Foundry、Reth和Paradigm的标志。这不仅体现了他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也揭示了他对风险投资行业的不断进化的思考。“如果红杉资本(Sequoia)不仅仅是支持谷歌,而是直接创办谷歌,会怎样?”这是Huang越来越多思考的问题。这种设想指向了一个未来——投资者与创造者之间的界限将逐渐模糊。
Konstantopoulos从一名沉迷游戏的少年,成长为加密行业核心基础设施的设计者,完美诠释了Huang和Fred Ehrsam最初的投资理念:加密行业需要一种全新的投资者形态。投资者不仅需要有能力评估技术,还需要能够亲手创造技术,用代码塑造金融的未来。在一个对中心化权威本能抗拒的行业里,Paradigm专注于建设而非控制,成为加密领域最受信赖的机构之一。Huang和他的团队不仅是在为未来投资,更是在逐行书写未来。
CAROLYN FONG
欢迎加入深潮TechFlow官方社群
Telegram订阅群:http://coindesk.idea2003.cn/TechFlowDaily
Twitter官方账号:http://coindesk.idea2003.cn/TechFlowPost
Twitter英文账号:http://coindesk.idea2003.cn/DeFlow_Intern
文章链接:http://coinseek.idea2003.cn/news/2375.html

